目前,國外品牌占據了中國交流伺服市場近80%的市場份額,主要來自日本和歐美。其中,日系產品則以擁有約50%的市場份額而雄踞,品牌包括松下、三菱電機、安川、三洋、富士等,其產品特點是技術和性能水準比較符合中國用戶的需求,以良好的性能價格比和較高的可靠性獲得了穩(wěn)定且持續(xù)的客戶源,在中小型OEM市場上尤其具有壟斷優(yōu)勢。歐美品牌中,美國以羅克韋爾(rockwell automation)、丹納赫(danaher)、帕克(parker)等聞名,而德國則擁有西門子(siemens)、倫茨(Lenze)、博世力士樂(bosch rexroth)、施耐德(schneider)等品牌先鋒,英國Control Technology、SEW也有相當的優(yōu)勢。這些歐美品牌總的市場占有率大約在20%。除日本、歐美伺服品牌外,以東元(TECO)和臺達(Delta)為代表的臺系伺服在大陸市場的推廣也如火如荼,其技術水平和價格水平居于進口中端產品和國產品牌之間,市場占有率從幾年前的微不足道提高到大約10%。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個廠商的目標客戶均屬于機械行業(yè),這將加劇與同將目標市場定位于此的南京埃斯頓等國產品牌之間的競爭。中國國內的品牌主要有和利時電機、華中數控、廣數、蘭州電機等,粗略計算,宣稱推出伺服產品的國產廠家不下20個。國產品牌產品功率范圍多在5kW以內,技術路線上與日系產品接近,目前總市場占有率在10%左右。展望未來,隨著伺服價格的不斷下降、伺服市場接受度不斷上升,中低端市場有非常大的增長空間,因此本土廠商仍將有很大作為;同時臺灣、 日本廠商也將在整個市場的擴大中獲益,歐美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將逐漸下降,但仍將保持很高的毛利水平。
上一篇:已經是第一篇了